账号:
密码:
撸书斋 > 其他 > 海昏 > 第31节
  他还记得霍光似乎整张脸变得非常白,比云、玉石和日光都要白。霍光让张安世手下羽林骑收缴刘贺的佩剑,那是他最好的一把剑,长七尺,蟠龙卧虎浮雕剑首,貔貅纹剑格,子母虎剑璏,双虎盘缠剑珌。他把剑交出去了吗?交出去之间,是先杀了两个人,还是仰天大笑过一阵,还是其实这些都没有发生过?
  他也想不起来霍光当时给他念的罪状——几乎想不起来。有些特别荒谬的倒还记得,比如说他和宫人蒙淫乱的,只是刘贺还没说话,上官皇太后先打断了霍光这句话。
  还有就是霍光不知道让多少臣子,花了多大功夫,给他好好点算出了一个数字:“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这是大汉朝廷中央官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行政效率记录。
  除此之外,其他的话刘贺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听过就忘了。入宫以来,他几乎再未睡过觉,所以在下跪姿势下,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个小小的盹。以前一直在夜寂无人时燎着、炙着,永不止歇的一团业火,这下将要被人扑灭了,所以他忽然感受到了一点敦实的困意。
  最后的一点记忆,全都留给了上官。
  到最后,上官和龚遂都没有按照刘贺的谋划来行事,况且上官必须保住现有身份才能从宗法上废黜新帝,所以,十五岁的上官皇太后依然是刘贺的“母后”。
  “母后”还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少女轮廓,还是显得悲不悲、喜不喜,只是脸上多多少少现了一些人味儿,不那么像个木偶了。
  上官诏,刘贺复归昌邑故宅。
  上官诏,刘贺已有财物,仍归其所有。
  上官诏,赐刘贺汤沐邑二千户。
  每一句话,都让霍光脸上又白了一块。
  又都让刘贺极其无奈,但忍不住想笑一笑。
  最后,是上官诏曰:可。
  所有诏书宣读完毕,霍光取过刘贺的玺绶,奉与太后,然后群臣随送刘贺出宫,霍光一路送至长安城昌邑邸,再往后,便是刘贺回昌邑的漫漫长路。
  在霍光和刘贺分别之前的最后一眼,两个人都知道,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也许今后也不再会有:那就是一个实际上被臣子废掉的皇帝,将平安地回到他的故土,他所带着的巨大风险、隐患、不确定,以及在未来千载之后仍然不会止息的争议、指责的漩涡,让霍光忍不住淌下了泪水,甚至涕泗横流。
  而另一边,沦为平民的刘贺甚至没有再看霍光一眼。
  在他眼前,只余下巨大的空白。
  霍光所受的所有恶气,最终都变成屠刀滚滚,血流成河。昌邑旧臣二百余人,因为“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承担了所有的罪名,尽数伏诛。
  唯独有二人例外。
  被剃掉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头发和长髯的王吉,白得更像一只鬼魂了。他用鬼魂一样的语气说:“要不是你执意要救他,我们可能现在已经重新任官了,不用到了最后还得罪一把大将军,还得被髡为城旦。”
  同样被剃光头发胡子的龚遂,因为本就毛发稀疏,倒是变化不大。他眯着眼回答:“要不是我,你王子阳已经成了个背主求荣的人,说不定还当了弑君的刀子。当初说的修身齐家、开枝散叶,还有希望吗?”
  “你还记得?”王吉一怔,然后摇摇头,“还想那么远做什么,如果我还有命从这里回去,一定要立一条家训,就叫‘毋为王国吏’!”
  “哼哼,不就是筑墙吗?再难,还能比我们以前做的事情难?”龚遂猛然扛起一大块青砖,老腰登时一响,浑身刺痛,差点哀嚎出声。
  一名看守甩着鞭子就要过来,王吉立即放下青砖,闪身向前,一顿话语加上手头小动作,到最后拍拍看守的肩膀,竟转眼就变得称兄道弟。
  龚遂仔细揉着老腰,一边忍不住说:“看来在这里要活下去,还是得靠你啊!”
  王吉送走了看守,又重新变成一副忧思重重的样子:“你觉得,我们还有机会做官?”
  龚遂笑笑,“别想歇着了。大将军选中的新皇帝一定无根基、无班底,又需要广树恩德,早晚会重新起用我们……你和你的枝叶,终究还是要继续当官的……”
  “那你呢?”
  龚遂倒一时哑了口。
  “你不回答我也知道。”王吉说,“从这儿回去后,你还是会寻个机会,再去看看那小王爷……”
  第十三章 鸮钮玉印(阳篇)
  ——公元201年 · 建安六年—— 两团蓝火在墓室的甬道里幽幽飘近,从金车和鼓车中间绕行而过,又在雁鱼灯前稍稍停驻。在人鱼膏火的照映下,两团蓝火收缩成两颗黑眸子,大得仿佛占据了整个眼眶,不留眼白,精光四射。等他继续靠近,便从黑暗里脱胎出一身白衣的身影,脚步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仿佛是飘着的,如同行在梦中。 这座大墓中的一切,都与太史慈想象中的一般无二,他甚至觉得,自己仿佛曾经来到过这里。 他越看这墓中所有的东西,就越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不是工匠的做法。沿着檄道绕外藏椁行走一圈,穿过西回廊、北回廊、东回廊,每一处厢室,那满目绮秀的巨大衣笥,挂满墙壁的绫罗绸缎;山堆海积、整齐排列的五铢钱币;乐库里的编磬,兵库里的三尺剑,甚至厨具库里的超过礼乐规制的十只铜鼎……只有墓主,只有他本人,才能一点一点把这里布置成这般模样。 他的《筑墓赋》、青铜当卢上的星象图、模仿长安而建的整座陵园、深埋地下的怪异漆壶,最后是这整座墓室,仿佛都在说话。这并不是一座仅仅为了享受千秋大梦而打造的地宫——他分明还有所求,在黄泉之下,百年之后,依然灼灼燃烧。 太史慈的家学渊源是修史,但枝叶离散,传承多断,唯独他这薄弱的一脉一直固执地保持着。从童蒙时开始,无论是家徒四壁,还是犯法以后亡命他乡,他也不曾放下过史书。 所以在他看来,这座墓就是刘贺给自己修的史——他身为废帝,注定要身死名灭,湮没于汗青之上,或者晦暗莫名,只留下虚假和被篡改过的字句。他不甘于此,所以将自己生前所有东西都带进地宫当中,千万枚器物,就是他留给后人的千万枚句读,拼合成一卷不可磨灭的史册。 确实,太史慈看见了当卢上的预言,星象轮回,大星重新显现,可他从没有期待过那些浅薄的、荒诞的东西——大墓洞开,墓主依然鲜活,墓中杵立着一支兵甲严整的阴兵鬼卒,只等着挥师北上,夺回长安……那是人们最爱读的故事,他却从不相信那样的东西。 他看着墓中所有的东西,到最后…
  ——公元 201 年 · 建安六年——
  两团蓝火在墓室的甬道里幽幽飘近,从金车和鼓车中间绕行而过,又在雁鱼灯前稍稍停驻。在人鱼膏火的照映下,两团蓝火收缩成两颗黑眸子,大得仿佛占据了整个眼眶,不留眼白,精光四射。等他继续靠近,便从黑暗里脱胎出一身白衣的身影,脚步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仿佛是飘着的,如同行在梦中。
  这座大墓中的一切,都与太史慈想象中的一般无二,他甚至觉得,自己仿佛曾经来到过这里。
  他越看这墓中所有的东西,就越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不是工匠的做法。沿着檄道绕外藏椁行走一圈,穿过西回廊、北回廊、东回廊,每一处厢室,那满目绮秀的巨大衣笥,挂满墙壁的绫罗绸缎;山堆海积、整齐排列的五铢钱币;乐库里的编磬,兵库里的三尺剑,甚至厨具库里的超过礼乐规制的十只铜鼎……只有墓主,只有他本人,才能一点一点把这里布置成这般模样。
  他的《筑墓赋》、青铜当卢上的星象图、模仿长安而建的整座陵园、深埋地下的怪异漆壶,最后是这整座墓室,仿佛都在说话。这并不是一座仅仅为了享受千秋大梦而打造的地宫——他分明还有所求,在黄泉之下,百年之后,依然灼灼燃烧。
  太史慈的家学渊源是修史,但枝叶离散,传承多断,唯独他这薄弱的一脉一直固执地保持着。从童蒙时开始,无论是家徒四壁,还是犯法以后亡命他乡,他也不曾放下过史书。
  所以在他看来,这座墓就是刘贺给自己修的史——他身为废帝,注定要身死名灭,湮没于汗青之上,或者晦暗莫名,只留下虚假和被篡改过的字句。他不甘于此,所以将自己生前所有东西都带进地宫当中,千万枚器物,就是他留给后人的千万枚句读,拼合成一卷不可磨灭的史册。
  确实,太史慈看见了当卢上的预言,星象轮回,大星重新显现,可他从没有期待过那些浅薄的、荒诞的东西——大墓洞开,墓主依然鲜活,墓中杵立着一支兵甲严整的阴兵鬼卒,只等着挥师北上,夺回长安……那是人们最爱读的故事,他却从不相信那样的东西。
  他看着墓中所有的东西,到最后,眼中读出的只有恐惧。
  和自己心中的恐惧交相辉映。
  那是一种对于在世上彻底消失的不甘心。
  无人知晓的绝望。时日无多的恐慌。千百年寂杳空宕的孤独。永被曲解和定性的悲歌。
  这世上一万个人当中,九千九百九十九人都只能关注生活里眼前的东西,也许唯有一个人看见了身后身,从此便转不开眼睛。
  太史慈读出了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所以恍惚之间,仿佛刘贺正在自己的身上重生。
  而且,他陵园中所有的东西,正是太史慈当下所需,几乎是天造地设。
  金石器物,可以换取巨量军费,可以勾起蠢蠢欲动者心底的欲望,可以连结潜在的盟友;大量实用兵器,武库内还有极为精美的宝剑,不仅能武装军队,还能给将校们强烈的精神鼓舞。
  海昏侯墓中还有巨量的铜钱。在西北角衣笥库旁紧挨着的钱库,数以亿万计的铜钱分别以木匣装好,叠起数十层之高,一眼看过去,就像无数条朝着同一方向、整齐沉睡的大蛇,沉睡在亘古的冬眠里,冒出波浪似的耀眼鳞光。这在当年也足够一国支用,能让豫章一地钱货发生翻天覆地的震动,甚至能虬集起数量庞大的私人军队,可它们就这么原封不动地放在地底。每一千钱为一缗,五缗包裹一个封泥匣,封泥匣上的泥印并无丝毫破损,还能看见清晰的四个字:“昌邑令印”。
  太史慈看着印章上的字,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那是因为他知道这个人:昌邑国郎中令,那就是龚瑛的先祖,他替昌邑王积攒了这么多钱财,到头来没用上,全进了这墓穴当中。
  有了这些铜钱,太史慈就有机会撬动实际上掌握着江东命脉的那群人——世家豪族。整个江东法度废弛,那些人表面上拿着汉俸世代为官,私底下大造钱币肆意敛财,无论是孙氏还是平民,平日里用的私钱反而比官钱还要多。私钱又有很多手法,磨边五铢、剪凿五铢、綖环五铢,说白了就是把一枚钱币做成两枚。这墓中都是汉武时期的五铢钱,足斤足秤,到了他们手里,平白还能再生出一倍的钱来,所以无论给谁,都会垂涎三尺。
  而世家造钱也不能大摇大摆地在城里做,还得是依靠隐遁山中的越民,所以三吴之地的豪族和豫章、鄱阳、庐陵的山越连成一线,一旦拎起线头,顷刻间便能动摇江东。
  棺木里还一定会有印玺。
  大争之世,一枚大汉正统玺绶的号召力超乎寻常。当年孙坚便是在洛阳井中淘得一枚玉玺,便能堂而皇之地宣告天下,引发了同时期其他势力的猜忌。在孙坚殁后,孙策也能凭借玉玺从袁术处借兵。
  孙权继位后,孙氏宗室里虽然只冒头了一个会稽的孙暠,但其实各地全在蠢蠢欲动。有准备独立的,有勾连曹操的,只差一个好的由头。这时候,一枚“刘”字的印玺就像龚瑛那个“大刘”名号一样,随时可能起到野火燎原的效果。
  这些事情都可以做,孙家必将陷入混乱,从而发现不了太史慈真正的目标。
  那是只有他太史慈才能做的事……却也是孙权永远也不会给他机会、给他条件去完成的事业。
  大星如月,如当空滴血,正像铜当卢所昭示的那样。
  一切本该如此顺利。
  可太史慈还没能看见任何印玺。
  海昏侯墓仍然没有完全向他敞开。
  这怎么可能?
  王祐乌青着两只眼睛,沉沉说道:“我下过大大小小没一百也有几十个墓穴,从未见过像这样的。”
  太史慈声音如刀,一下切断他后头所有的彷徨,冷峻道:“从头说。”
  “最早只觉得这外藏椁厚实得惊人。”王祐咽一口唾沫,瞠着眼睛说,“它一个身份敏感的废帝墓,也用不上黄肠题凑,哪里来这么厚的木墙?我们知道,黄肠题凑是把黄柏木一根根头朝外堆叠放置,成千上万,密不透风。从外头看,只能看见一个个四方的榫头,跟蜂窝似的,但往里劈锯,木头有多长,墙就有多厚,深不见底。而海昏侯这外藏椁,用的是橡木、楠木,也不是题凑样式,但厚度竟也和那不相上下。”
  他把一根手臂往已经锯出来的洞口里伸,几乎把整根手臂都吞了进去,还到不了墙壁的另一边。
  “我就想,其实还有法子,横着进不去,我们就从上头往下钻。那是因为它顶部虽然也坚固,但绝不能太重,因为想着千秋万代,太重就可能塌了。所以它一定会比四周的椁木要薄些。所以我们搭了个脚架,将上头的填土刨空,掏出整个外藏椁的顶面来,然后从正中央的位置往下钻。按照一般墓制,从这位置打下去,直接就能见着墓主的棺木。”
  说完,王祐就领着太史慈攀到椁室上方,偌大的漆绘巨木外藏椁,像是在脚下展开一幅包罗万象的四方天神图,烛光一照,朱漆墨线勾画的全是星斗、神兽、羽人。但这幅画的正中央已然被锯开了一个洞,堪堪能容一人进入,洞内无灯无火,幽幽的,仿佛深不见底。
  刘基此时也跪坐在这个洞口边上,呆呆的,两眼黑漆漆凝在那儿,全无平日的神采。自从进了这墓穴以来,他确实有点恍惚,仿佛在不知不觉间越过了某条界线。原本一直觉得挖祖宗坟墓,大逆不道,必损阳寿,但慢慢地就不想了,手上动作不停,声音不停,只觉得外藏椁里头有人在呼唤。直至满手都已起了血泡,脏污一片,竟也没有发现。
  可到他们终于打开内室,才忽然觉得如坠冰窟,一切都轰然往下崩塌而去。
  太史慈没理会他们二人的眼神,自顾自地持着灯,伸手往椁室里探。洞里的黑暗仿佛有形,将灯火压缩成豆,只虚悬在半空,照不亮四壁地面。他说:“外头都有长明灯,里面是墓主起居之所,怎么反而是黑的?”
  王祐打了一哆嗦,半晌,才回答:
  “里头不是没有灯。是什么也没有啊。”
  王祐做这寻龙摸金的事情这么多年,各种玄乎的事情都碰见过,什么墓穴机关,真假疑冢,巨石压顶,用血书、毒虫、压胜之物做成的诅咒……当然也见过身边同僚成片死去的,什么七窍流血、化骨成水,有些他慢慢地就明白了其中道理,有些则无论如何也没法解释。有灾厄自然也有禁忌,什么下墓点香,开棺拜主,动金动银不动玉,各有门道,不胜枚举。
  在这整个大汉朝,唯独有一件事儿是几乎所有人公认的,那就是墓室里要是啥都有,唯独墓主不见了,那就必须撒手、磕头、原路退回去。那是因为墓主已经肉身不存,羽化登仙,谁敢动大罗金仙的东西?当然总有些胆子肥的人,生死不顾,可在王祐听说过的人里面,没一个落得了好下场。
  不过,当王祐自己真碰上了这种情况,却突然感到脑海一片空白——他当初听说的也不是这样啊!一般前辈们侃侃而谈,都说是开棺视尸,发现棺里只留个人印儿,七窍玉璧好好放着,毛发骨肉尽皆不存,可从没说过整个外藏椁里头全是空的。
  不仅没有随葬品,连棺木也看不见!
  一进入内室,他们就发现这座墓的形制殊异于寻常:洞口打下去的位置,正好在一堵内墙旁边,内墙将整个椁室分成东西两室,西室稍小,东室稍大,但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内棺的位置不可能在椁室的正中央。按常理推测,西室面客,东室安居,寝棺当在东室之内。
  当他们跳进椁室,感觉就像掉进了一丛香雾当中。此前弥漫在整座墓穴当中的、变幻不定的异香,似乎全都从这椁室里散发出去,在灯火之中,丝丝缕缕,像有生命一样,缓缓爬上他们的手臂和衣服。除了椁室墙壁所使用的千年橡木、楠木散发出香气,在室内四角,他们还发现了四个精致的博山炉,填满香料,星火慢熏,两百余年萦绕不散,所以才形成了如此复杂的香味。
  可除此以外,整座椁室里,竟然再无任何其他东西。
  没有棺木,没有床榻、几案,没有漆木屏风,没有耳杯、染炉,也没有金银珠宝玉石首饰。
  太史慈的脚步声在椁室内闷闷回响,他本就身型长大,那偌大的椁室,他几步便能横穿,抬手便能到顶,重踏在地便能激起尘土一片。于是忽急忽缓,仿佛猛兽在笼,找不到出路,只吐出粘稠浓重的呼吸。
  他最终停了下来,因为刘基俯身在洞口,往下幽幽地说了一句话:“你应该已经看见了吧,只是之前不敢接受。”
  太史慈从椁室内抬头往上看,两只眼睛在黑暗中,烫穿两个孔。他怒吼道:“那不可能是真的!不可能!”
  “上面的星象是多久以后?”
  椁室里没了声音。太史慈闭起眼睛,那四张图画便在他脑海中变得纤毫毕现。他其实只看过一眼——在穿过金车和鼓车之前,在长明灯的幽火之中,光似乎是蓝的,又似乎是绿的,浓浓地涂抹在木马偶的马头上,几乎已经把那四枚黄金叶子四神当卢盖了过去。他目光扫过,毫不停留,但其实心里早已刻画下了那一切。
  那是第三轮的东西南北四象二十八星宿星图。
  他怎么可能看不见?
  在车马库的八十枚当卢上,他发现了两组四季星象——一组记录的是元平元年,刘贺入长安称帝,夏月,朱雀星宫,大星现世;另一组预示的正是这一年,建安六年,秋月,白虎腾空,大星再现。
  他想,这分明就是一种预兆,预示着刘贺所留下的所有东西,都将在这一个时代重现于世,帮助他完成未竟的心愿。那必然也是刘贺的心愿——湮没于世的废帝之名,将重新为大汉所知,他的三尺之剑,也将重新登上天子之阶!
  可在大墓中,他竟然看见了第三组星象。
  太史慈不知道那预兆的是什么时间。可他看见了那个熟悉的金色三角形,而凭借太史家学,他能非常简单地判断:
  下一次再出现同一颗大星如月,至少还要一百年。
  一百年后会发生什么?
  刘贺到底藏在了哪里,难道要到一百年后才重新现身?
  太史慈忽然吹灭了手中的灯,黑暗将他吞噬,因为他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模样——他忽然觉得自己重新病了,身上汗出如浆,但汗水冷若冰霜。
  下墓以来,他一直觉得到处都有刘贺的身影。那位年少的废帝,形单影只,半隐半现,总想说一些什么话。可直到现在,他才终于听见那单薄的、狂悖的、阴恻恻的话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