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撸书斋 > 古言 > 学兄今日脱马甲了吗 > 学兄今日脱马甲了吗 第21节
  第23章
  京嘉一旦入了秋,天气很快就会彻底凉下来。
  南边的舍院修到尾声,除了一开始定好的那些院落浴堂和饭堂外,柯鸿雪还命人多修了几间自修室,这样若是有学生夜里想看书,也不必特意绕去藏书楼,免了路途上吹风着凉的隐患。
  下过几场雨,气温降得厉害,沐景序索性告了长假,日日在清梅园里静养着。
  李文和送文章的活被柯鸿雪收了回去,每月一篇的策论,还有掌院与柯太傅的一些书信,柯鸿雪都亲自送去。
  柯文瑞与掌院先生一直都有书信往来,柯鸿雪送了许多年,从没动过偷看他人信件的念头。
  若不是立秋那天在掌院门前听见那番话,他怕是再送上几年,也不会想着拆开爷爷写给先生的信件。
  自然也不会看见柯太傅在信件最后写的那四个字:【殿下安否?】
  大虞的太傅,需要问临渊学府的掌院先生哪位殿下是否安好呢?
  柯鸿雪也曾想过这会不会是一个局,爷爷和先生共同执子,特意为他做了一个牢笼,引他入套,甘愿被沐景序所利用。
  但这样的猜测未免太可笑,爷爷没必要害他,掌院也绝非那样的人。
  所以便只剩下一个解释:沐景序就是盛扶泽。
  柯太傅说他的字是掌院先生取的,他们二人作为师长参加了他的及冠礼,亲手替他加了冠。
  本是寻常而普通的一件事,可回溯往前看,却发现原来早在多年前就只有他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字是殿下取的,信是他亲自传的。
  太傅和掌院清楚柯鸿雪的为人,认为他断不会做出那种偷窥他人信件的宵小行径,所以光明正大地在他眼皮子底下问了好几年的三殿下安否。
  很难说不会愤怒,柯鸿雪切切实实感受到过恼怒,可等这份恼意消散,剩下的便全是失而复得的狂喜,和劫后余生的庆幸。
  他没想过摊牌,既然爷爷存心骗他,柯鸿雪就当自己被骗了过去,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学兄不可能会明问,爷爷也不会提及,这样一来柯鸿雪甚至可以借用柯太傅的名头说一些话。
  比如爷爷要他负荆请罪,比如他私心送出的那根玉簪。
  只可惜这借口用不了太多次,否则一旦学兄起疑,等着他的就是翻车。
  ——虽然柯鸿雪觉得,沐景序多半已经起了疑惑。
  -
  昨夜下了一场雨,山上空气里都带着潮湿的气味,柯鸿雪撑着一把黄芦伞,向清梅园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为何撑伞,柯鸿雪笑了笑,温声道:“恐沾湿衣裳。”
  这行为多少有些矫情,便是山下闺阁中的小姐,也少有在这样的天气里撑伞的。
  便是山路上走一遭,淋些露水,最多不过眼睫和衣物上沾上些许潮意,进屋子里一烘就干了。
  但说这话的人是柯鸿雪,问话的人下意识低头,看了眼他手中捧着的那只锦盒,将疑问和心里认定的答案一起吞进了肚子里。
  ——怕沾湿衣裳是假,担心送到宫里的策论受潮字迹晕开恐怕才是真的。
  柯鸿雪没有反驳,只微笑着点了点头,继续朝掌院院中走去。
  先生很忙,不仅需要处理临渊学府的一应事宜,偶尔还会应邀下山讲学,柯鸿雪并非每次来清梅园都能找到他。
  但他本来也不是为了找先生。
  柯鸿雪进了廊下,收起油纸伞,立在墙边轻抖了抖衣服,拂落那些在他身上快要凝结成水珠的雾气,又在门前立了片刻,这才敲响房门。
  院中的石桌已少有人坐,桌面落了几片枯黄的香樟叶,天色阴沉昏暗,书房内点着灯,中间燃了一盆炭。
  柯鸿雪进屋带上门,天光亮了一瞬又暗下去,他在火盆边站了一会儿,将身上那些潮气全部烘干了,才把策论放到桌上,姿态随意极了:“学兄近来身子可好?”
  沐景序原坐在书桌后看书,见他进来动作停滞一瞬,另取了一只茶盏替他倒了杯茶,回道:“挺好。”
  前些日子秋雨下得急,温度降得过快,有一天夜里风吹开了窗户没来得及关,第二天沐景序就发起了烧,将养了好些时日才稍稍好转。
  柯鸿雪那段日子天天来,送药送衣送小厮,嘘寒问暖找大夫,可等他身子好些了之后,这人又不怎么来了。
  这还是自沐景序病好后,柯寒英第一次踏入这间小院,时节已快到冬日。
  他坐到沐景序对面,拿起茶盏浅浅抿了一口,状似闲聊般随意道:“李文和的姐姐生了小孩,他向夫子请假回家了。”
  沐景序:“是喜事。”
  “嗯。”柯鸿雪道:“眼看着就入冬,李文和如今已加了冠,这次告假似乎多请了一段时间,他爹要带他一起去拜访一些官员。”
  冰敬炭敬是官员之间心照不宣的孝敬银子,仁寿帝没有明令禁止,大理寺和御史台也不会特意去查。
  官员之间尚且还有来有往,孝敬了上面的,能从下峰手里再收些金银回来。而到了李文和这般的商贾人家,逢年过节便全都是往外送银子的道理。
  李员外带李文和一起,一来是存了他日后若是考上举人当了官,在朝中多少有些照应的念头;二来则是怕万一他实在不中用,于念书一道上没有出息,以后接手家中产业也不至于一头雾水全然陌生。
  这些门道柯鸿雪看得清楚,沐景序自然也明白:“嗯。”
  这就算知道了,但又不愿意背后评价他人的为人处世,清浅带过就算了事。
  柯鸿雪微微笑开,打开自己带来的锦盒,取出里面的策论,递给沐景序。
  后者疑惑地看向他,柯鸿雪说:“商人自古以来的身份低下、名声不好,尤其每每新朝刚定,总要重农抑商,减少农民的赋税,而抑制商贾的发展。”
  这原因有很多重,最直接一点大约就是新皇需要取得拥戴,士农工商,农人毕竟在哪个朝代都有庞大的基数,皇权需要他们的巩固;而落到仁寿帝这样,通过战乱才得的国家,则又多了一层要扩大人口的意图,农人手里必须多点粮食才敢生孩子。
  况且儒家思想自古以来都认为商人重利,是顶不可信的人。
  每一条政策后面都是博弈,都有千百年的经验传承,柯鸿雪今天要说的也不是这个。
  他道:“可如今大虞既然稳定了下来,内阁有人提议降低商人的赋税,转而鼓励商业,尽量让百姓手里都有些富余的银钱,以应对一些突发情况,不至于让商人觉得朝廷厚此薄彼,对他们苛刻。”
  “爷爷前些日子告诉我,陛下想听一听我的看法,令我写了份策论,过些日子送去宫里。”柯鸿雪笑道:“学兄若有时间,可否劳烦帮我看一看?”
  严格说来,沐景序也不是他什么学兄,学识上彼此真要较一个高下出来也很难,柯鸿雪写的文章,是不必让沐景序指教的。
  但这篇策论,跟往常他写的那些有点微妙的不同。
  果然,他话音一落,沐景序蹙了蹙眉,并没接过纸张,而是反问:“你是以什么身份写的这篇文章?”
  柯寒英的身份有许多,太傅的嫡孙、学府的甲等、首富的独子……
  每一重身份都注定了他写文章立足的角度不尽相同,而有的身份,其实是不可以写这篇策论的。
  柯鸿雪笑了笑,给自己添了半杯茶,很是无所谓地说:“我以什么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希望我是什么身份。”
  身为柯学博的儿子,写出一篇关于商人赋税等政策的文章,背后关乎的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临渊学府未入仕学子的前途。
  写的好了,天下商人感念皇恩;写的差了,柯家奸猾狡诈,养出的子嗣也是一脉相承的自私自利。
  柯寒英看起来风光无限,得皇恩浩荡、帝王青眼,实际上这些年他写到纸上的每一个字,都要深思熟虑,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琢磨。
  送进宫里的策论篇数多了不是好事,若是一朝柯家势弱,又或风头太盛,皇帝起了拔除的心思,柯鸿雪写的那些文章里,随便挑出一两篇都可以将他钉死在文字狱中,永无翻身之日。
  可柯鸿雪却似浑然不在意,甚至还很有雅兴地拿了一颗蜜饯吃,桃花眼眸轻轻挑起,近乎懒散地看向沐景序。
  沐景序眉心凝起,与他对视片刻,到底还是接过了策论。
  平心而论,写得很好。
  柯鸿雪中庸之道学得很不错,既没有给出明确肯定的建议,也不会让看到的人觉得敷衍。
  他将每一条建议的利弊都掰开了揉碎了说,间或有一两条无伤大雅的疏漏,也没什么要紧,反倒符合他的身份。
  写给皇帝看的文章,他尺度把握得很好,不至招惹杀身之祸。
  可沐景序眉头却始终未松下来,他不太明白柯鸿雪给他看这篇策论的目的是什么。
  这人恍似没有任何目的,随口和他聊了几句,又在走之前问了他另一个问题:“学兄不喜欢我送的那根发簪吗,怎么不见你用?”
  沐景序微怔,视线下意识往角落移了一下,柯鸿雪看得一清二楚倒也没点破,只笑了笑说:“劳学兄帮我将策论转交给先生,辛苦了。”
  他走出院子的时候,北方有乌云堆积,似乎又要下雨。
  柯鸿雪抬头望了眼,无声地笑了。
  学兄怕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其实是在威胁他。
  以柯鸿雪的性命,威胁沐景序。
  赌得很大,但他不得不赌。
  -
  柯鸿雪下山了几日,听说是被召进了宫中。
  往年也有过这种时候,通常是他写的东西格外让皇帝舒心,召他进宫回话。
  京中第一场冬雪降下来的时候,临渊学府南边新修的舍院落成,沐景序搬进去的第一天,看见有人大张旗鼓地搬着东西往西厢房走。
  柯寒英穿一身火红色的袄子,配一双金丝羊皮靴,行走间披风飘动,贵气逼人。
  风雪在他身后做配,柯鸿雪弯起一双桃花招子,撑着伞走到沐景序面前,随口问:“听闻学兄聪慧过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不知学兄可会刻章?”
  他抬起手腕,掌心向上赫然是一块白玉做的无字印章,在地底与一堆衣服埋了五年,而今依旧泛着莹莹的光辉,似乎从不曾被暗夜掩埋。
  那年金粉河上游船里少年心思秘而不宣的章,如今赤-裸裸摊在两人之间。
  身后是漫天飞舞的雪花,柯鸿雪站在阶下,抬头看向沐景序。
  他笑得优雅又和煦,是这世上最俊俏的少年郎。
  “做个交易吧学兄。”他说,“你为我刻一个章,我把柯家送给你。”
  第24章
  京城柯家,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庇护所;江南柯家,则是全天下独一无二的财富聚集地。
  无论柯鸿雪口中说的是哪一个,这筹码都足够令人心动。
  可大概是冬雪白得晃眼,几乎照出人心;也可能是天气冷得厉害,逼人不得不清醒冷静。
  沐景序站在台阶上,注视柯鸿雪良久,迟迟未接过那块印章料子。
  柯鸿雪手指已经冻得微微发紫,唇角却始终噙着一丝温和到极点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