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物浦在托雷斯离开之后,留住了荷甲金靴苏亚雷斯,担纲锋线。而斯特林速度快,抢点意识好,安东就把他放在了边路,配合中路的苏亚雷斯,右路的斯图里奇。
在这三个箭头身后,有从罗马转会而来的库蒂尼奥、勒沃库森转会来的埃姆雷·詹,外加队长史蒂文·杰拉德。这个中场组合会源源不断地送出传球,不断为前面的锋线创造机会——这是不错的配置与组合。
但很快,斯特林的“快乐”属性凸显无疑,具体表现为各种吐饼,但凡必吃的饼到了斯特林这里必然外吐,遇到空门必然不进。人送外号“吐饼侠”。
对手见到斯特林持球时也很快乐,知道这少年不是射门,而是坚持以解围为己任。搭配“劫富济贫”战略思想,英超中下游球队遇上利物浦更是安心。
但是很难得的,利物浦球迷很少嘘这个少年的“吐饼”,因为他往往吐得实在太好笑了。场边一片哈哈,谁还顾得上计较“吐饼”?
比如这赛季的上半段,利物浦主场遇上了中游球队伯恩利。安东在赛前将战略部署都做好,扭头瞅瞅斯特林。
斯特林知道主教练不放心自己,拍胸脯保证,一定要进球,伸出三枚手指,表示要进三个。
安东感觉脑后有汗:他可不指望斯特林进三个球,他只希望斯特林尽量把球多传给苏亚雷斯,让苏亚雷斯完成最后一击,就可以了。
伯恩利确实很难打,防守极其稳健,像是铁桶一样。
但是斯特林速度快、跑位好,再加上队友支持,很快就在前场拿到了机会,直接射门——
噗,皮球直接打入了门将的怀里。
安东在场边:……孩子,射门能别瞄准门将吗?
一分钟之后,斯特林再次拿到球,来到伯恩利门前——他的速度确实是快,令对方防线猝不及防。伯恩利中卫奋力冲上去,斯特林一个假动作想要晃过那名中卫——
吧唧,这个少年被自己的假动作晃倒了,摔在对方禁区内。这时伯恩利门将与中卫都还未赶到斯特林面前,没人碰过他,自然不可能是犯规。裁判瞅瞅倒在禁区内的少年,招呼他赶紧起来。
安东转过身去,他背后是整个教练组:主教练与教练组就这么面面相觑,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倒是观众席上球迷们抱头失望,随后都大笑出声:竟然有人被自己的假动作骗过了……哈哈哈哈!
斯特林的表演却还没有结束,在比赛的最后时刻,他又在前场拿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面对球门,苏亚雷斯就在他身边。
年轻人用余光瞄了瞄队友的位置,然后决定自己射门——
biu,皮球直接飞上了球门背后的看台。说实话,他这个球,踢上看台的难度比踢进球门的难度要更大,也不晓得斯特林是怎样做到的。
安东这回与球迷们的反应一样,他也伸双手抱住了头,指缝间漏出他一头飘逸的短鬈发。但是安东深知:如果每场比赛都这么延续,他的头发必将损伤不小。渐渐地他好像也有点明白:在整个足坛上他非常喜欢的两位教练(和准教练),瓜迪奥拉和齐达内,原来这两位的发型都是这么演化而来的。
最后果然利物浦与伯恩利战平,而斯特林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看球不要在乎比分,快乐就好。
*
在这段“劫富济贫”的欢乐时光里,安东发现“快乐”是可以传染的。
首先是更衣室的气氛:更衣室里斯特林本人就是个梗王,关于他自己,可以有无数的笑话往外讲;没过两天,苏亚雷斯和斯图里奇加入了;再过两天,那些“硬汉”们竟然也加入了。杰拉德一开口就可以拿自己的老朋友卡拉格开个玩笑,把后辈们逗得哈哈大笑,就差抱着肚子在更衣室里打滚……
安东倒是再也不用担心更衣室的气氛过于凝重了,相反,他得时不时控制一下,免得气氛太飘。
紧接着训练场上也响起了欢声笑语,平时训练间隙球员们玩的抢圈,竟然也变得格外热门,原因是抢圈输了的人,要完成一段模仿秀,模仿一个队友。
于是斯特林成了被队友模仿最多的人,斯特林跑步则成了被队友模仿最多的桥段。
这种“快乐”的情绪不止对球员有影响,渐渐地,也影响到了球迷。原本利物浦球迷一直对球队期望甚高,毕竟队史上他们拿过这么多奖杯,有过那样傲人的成绩。可是渐渐地,球迷也开始了自嘲与自黑,并渐渐成为“佛系”粉丝,就算是斯特林三过空门而不如,他们也能哈哈大笑,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对球员一味苛责了。
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中,201213下半赛季,利物浦渐渐打破了“劫富济贫”的传统,成绩稳步提升。这与球队心态的放松不无关系。
除了踢“快乐”足球之外,安东也提醒他们,表达“快乐”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庆祝进球!
进球之后,球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庆祝动作,大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意。进球之后再“快乐”,显然要比进球之前“快乐”有双倍的快乐加成。
于是球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庆祝动作。
其中以斯图里奇的机器人舞给人印象最为深刻——这也当然是因为他进球数比较多。
很快,利物浦的旧将、安东在桑德兰的旧部下克劳奇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说明明他才是机器人舞的创始人。
双方各有球迷,于是两边的球迷在社交媒体上开始了“斗图”大战,比赛的就是克劳奇和斯图里奇各自的“尬舞”。
安东:……既然都知道是尬舞了,这还有什么好斗的?
可是这两个“奇”却都不肯善罢甘休,都表示一定要把这一出比拼进行到底。除了这两位之外,英超其他俱乐部也有不少会尬舞的球员加入战团,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庆祝”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