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撸书斋 > 其他 > 废太子生存指南 > 第160节
  首先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铁农具,铁农具推广并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铁矿产量有限。
  铁用途广, 武器、马掌、农具、炊具无一不需用到, 崖州的铁矿被发掘出来, 确实解了燃眉之急, 但也是不够的。
  萧彧入主建业之后,便命人到处去寻访矿产,幸运的是,就在离建业不远的丹阳郡发现了一处矿脉,这矿脉不仅含铁,也含铜,可谓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如今这铁农具正在慢慢推广普及, 再过数年,全国都能用上铁农具了。
  说倒铁矿,萧彧就免不了想起新大陆, 大洋洲与南美洲可都是铁矿储存丰富的大陆, 而且都是富矿, 要是能够航行到那边就好了,可以大挖特挖一番,还愁缺铁吗?
  这个征服大海的梦想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何时能实现。
  其次就是兴修各种水利设施,扬州、东扬州与吴州一带土壤极其肥沃,最大的问题便是多沼泽泥淖,许多地方都没法耕种。
  萧彧便命地方官牵头兴修水利,开拓沟渠河道,兴修池塘水库,将低洼处的积水排出,储存在池塘水库之中,以备干旱时节取用。
  并命工部将筒车推广开来,利用自然之力灌溉,节省人力。
  又鼓励江南一带百姓栽种桑树,饲养桑蚕,为繁荣商业打基础。
  令萧彧比较欣慰的是,王涓主持下的工部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
  比如改进了曲辕犁,将原来笨重的直辕犁改成了轻便灵活的曲辕犁,这样大大节省了人力畜力,也提高了效率,在面积窄小的田亩中依旧能够运用。
  在诸多方面都有改进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年年都翻新高,尤其碰到风调雨顺的今年,粮食总产量比没有饥荒的前年还要多出五分之一。
  百姓家家粮仓爆满,百姓生活富足,如此以来,便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促进商业的繁荣。
  棉花与蔗糖的产量也随之攀升,各种手工作坊也蓬勃发展起来。
  有商业行为,便会有创新和进步,这是萧彧最乐见其成的。
  更令人欣慰的是,自均田制后,安国的新生儿出生数量每年都在激增,这都是社会安定、生活富足带来的结果。
  为了让医疗水平跟上,由太医院带头,在各个州郡创办医学馆,招收有志学医的学子,培养大量大夫。
  尽管培养大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万事都需要开头,现在开始做,将来就能看到成果。
  自古医者就是个高门槛行业,都是单人教学,效率低,且还有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顾虑,因此大夫也不愿意广收门徒。导致大夫数量稀少,医疗水平低下,人均寿命普遍低下。
  办医学馆是为了提高效率,集中一批有经验的大夫来授课,学子学习三年理论知识,再进入医馆进行两年实践操作,通过毕业考校,官府颁发执医资格,便可坐馆问诊,成为真正的大夫。
  这比从前的教学模式要快捷不少,当然入学门槛也比较高,需要通过医学馆的考试才能入学。
  不少在科举考试中入仕无门的读书人则可选择入医学馆就读,至少从医学馆出来能够学得一技之长,而且大夫从来都是受人敬仰的职业。
  此外萧彧还要求地方官府对稳婆和土郎中进行管理与培训,他们才是真正深入基层、直接关系到百姓生命的人群,水平素质自然越高越好。
  各级官府也在加□□生健康教育宣传,总而言之,提高民众教育素质,才是真正提高民生质量的关键。
  看着安国从一片混乱中逐渐稳定下来,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萧彧内心是欣慰的。
  尽管目前百姓的生活水平依旧很低,也才勉强填饱肚子,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会越过越好。
  他与阿平,还有后来者,都要不忘初心,坚持朝正确的道路前行,便能开创出真正的太平盛世来。
  十月,吉山带着船队回来了,这次回来的船只比去时多了二十多艘,都是沿途国家跟着过来的商船。
  这次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从波斯湾出发之后,船队遭遇了风暴,由于船只过密,有两艘船被风浪掀起撞在了一起。
  两艘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一艘波斯船损毁严重,许多船员在碰撞中落水,其中有两名落水后没被救上来,丧命于大海之中,这一船货物也没来得及抢救,几乎沉没了。
  另一艘则为安国船只,船体部分受损,由于水密隔舱技术成熟,没有沉船,但也损失了一部分货物。
  那艘沉没的波斯船是商家第一次出海,且仅有这么一艘船,运气之背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大家对他充满了同情,吉山与这位波斯商人相熟,也是他力荐对方来安国的,为了弥补他的损失,吉山倡议大家都捐赠了物资,以帮助他完成这次商旅。
  抵达建业后,吉山还安排人带着大家赠予他的货品去益州进行贸易。
  越往内陆,外来商品价格便越昂贵,获利更多。益州有冠绝天下的蜀锦,带回波斯,也能获取高额的利润,这次沉船的损失便能弥补不少。
  萧彧对吉山的安排非常赞许,这为安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将会吸引更多的外国商人来交流贸易。
  他还同吉山谈起了重建陆上丝路。
  吉山非常赞成:“我认为这个想法非常可行。我在波斯与天竺时,有许多当地商人也非常向往安国,但由于买不起大船,只能打消念头。而且航海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几乎难以挽回,并且出海时间也严重受季节限制。若是能打通陆上商路,想必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安国贸易。”
  萧彧抚掌笑道:“是这么回事。陆上丝路一旦发展起来,那么沿途的城镇也能随之繁荣起来,带动内陆的经济。只是目前还没有确定人选,你有推荐的吗?”
  吉山说:“其实我很想去。但现在船队还没有合适的人能接手,我从船队中找两个波斯语说得不错的人吧,由他们领队去探索陆路。”
  萧彧说:“如此甚好。其实我也没想安排你去陆路,我还想你能往东面出海,一直朝东走,看能不能找到新的陆地呢。”
  吉山瞪大眼看着萧彧:“陛下认为往东面去,还会有陆地?”
  萧彧笑道:“你在海上航行多年,以你的经验看,你认为我们生活的这片天地是天圆地方吗?”
  吉山有些苦恼地挠挠头,说:“这可真不好说。我们的船在海上航行时,根据沙漏推算,明明是到了太阳该下山的时辰,却没有下山,仿佛就像是追着太阳在走一般。”
  萧彧说:“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咱们生活的这片天地,它是一个跟太阳一般的圆球体。它围着太阳在旋转,所以十二时辰内才会出现日升日落的现象。如果不考虑高山大海,从这里出发,一直往东走,最终还是会回到这个点来。”
  吉山目瞪口呆地看着萧彧,脑子都有点转不过来了,这说法简直是闻所未闻哪,陛下可真敢想!
  一旁的裴凛之有些同情地看着吉山,他可不像自己这样知道萧彧的真实来历,从未听过此等暴论,便说:“陛下,如今找新大陆还言之过早,待天下一统之后,再作打算不迟。”
  萧彧扭头冲着他笑:“嗯。说实话,我还挺想亲自去看看的。”新大陆啊,如果走赤道无风带,将会非常安全吧,就是得靠人力划船,时间会花得比较多一点,不知道水和食物能不能补给得过来。
  裴凛之看着萧彧,忍不住心疼起来,他知道萧彧内心向往自由,却因为如今的身份,一辈子都将被束缚在皇城之中,一如折翼的雄鹰。
  但他还是说:“将来若有机会,我陪陛下去。”
  萧彧展露笑颜,不管是不是真能去,有这份心他就觉得很幸福了。事实上,他是真想过待阿平长大,能够独当一面时,便将这个摊子撂给他,自己退位,去过自己的生活。
  只是能不能实现,还真不好说,希望自己和凛之都能健健康康,多活几十年,阿平也争气一点,早点成才,他们好能提前退休。
  吉山说:“如果陛下所言属实,我愿意去看看。这陆上丝路何时出发?”
  萧彧说:“待来年开春后吧,如今北边已入冬,有些地方冰雪已经封冻,并不适合出行。待开春,便安排人马出发,你早日安排人手,早做打算。”
  吉山恭敬抱拳:“臣遵旨!”
  待吉山走后,萧彧对裴凛之说:“得写信给萧繇了,让他提前准备好一支驼队,此去西域,途经戈壁与沙漠,没有骆驼根本无法走。还得与吐谷浑商议,让他们也配合一下,寻一些熟悉沙漠环境的向导。”
  裴凛之点头:“好。”
  萧彧又说:“明年开春后,便着手重修长安宫殿吧,争取早日迁都长安。”
  吉山跑这一趟,国库要充盈不少,有钱修缮宫殿了。
  既然要一统天下,就不能偏安江南,何况建业从古至今,就没有作为大王朝国都的气质,这都城怎么看都非迁不可。
  第187章 密谋
  太初九年三月, 一支上千人的队伍从长安向西出发,踏上了那条已经中断两百年之久的丝路。
  这支队伍中有安国的使臣、皇家商人以及护送的将士。
  队伍中也有一些大胆敢闯的普通商人,他们得知这一消息后, 甘愿冒险, 跟随这支队伍一起出发。虽然前路未知, 风险极大,但富贵险中求,他们知道, 只要能够平安返回, 就会发大财。
  他们带着丝绸、茶叶、瓷器、纸张等货品,以骆驼与马匹为装载工具, 在驼铃叮当声中踏上了这段未知的探索之路。
  前路如何谁也不知道, 中原已有上百年没有同西域诸国有过交流与往来, 根本不知道西域当下是什么情况。
  去年与西戎那一战后, 安国的声望算是传播出去了,西域诸国应当也会意识到, 中原王朝又如大汉一般崛起了。
  情理上来说, 西域各国当不会刁难这支队伍。但并不意味着危险不存在, 就算当地官府不为难他们,也会有匪徒劫掠,所以带上军队是必要的。
  派使臣前往的目的,是为了跟西域各国建立邦交, 与他们进行商贸往来。也希望各国官府能够为来往商客提供安全保障,尽量保护商队的安全,毕竟开通商路对各国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与此同时, 萧繇开始主持重修长安宫殿, 为迁都做打算。工部侍郎王涓亲自去长安督建, 萧彧也提了一些小要求,比如如何更为合理地设计茅房。
  西戎与安国交战之时,曾向东戎递过橄榄枝,希望能冰释前嫌,共同对抗安国。
  元崧与慕容敢当时并未直接答应西戎,他们打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意,想趁机出兵安国。
  当时还派出过小股队伍对安国边境进行试探性袭扰,但安国十分警觉,不仅没捞到好处,反而还折损不少将士。
  而且北边的柔然也派了使者过来,明确向元崧表示,希望他们不要破坏目前的边市贸易,否则将向东戎索取他们的损失。
  慕容敢意识到,这必定是萧彧在合纵连横,通过柔然来牵制他们。当时安国派出关山率领数万精锐驻守在离洛阳仅有数百里的安国边境,元崧和慕容敢思量再三,打消了与西戎联手的念头。
  但他们也知道,只要西戎一败,东戎便会成为安国下一个目标。他们只能寄希望西戎能绝地反击,熟料西戎兵败如山倒,几乎没怎么抵抗,就败逃到长城以北去了。
  元崧与慕容敢便意识到大势已去,萧彧一统天下的勃勃野心昭然若揭,他迟早会将矛头指向东戎。
  据密探收集回来的消息,安国如今上下一心,国泰民安。除非安国内部自行瓦解,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们的野心与步伐。
  而这个自行瓦解,只能是无可抗力的□□,或者是萧彧发生意外。
  所以相对于步步为营的萧彧与裴凛之来说,元崧与慕容敢简直是如坐针毡,头上还悬了一柄剑,随时都能刺下来,他们可不想像西戎一样,夹着尾巴仓皇逃窜。
  洛阳永安宫内,元崧坐在王座上,看着自己两鬓已生华发的舅父,突生感慨:原来舅父也老了。
  慕容敢说:“……以前尚有西戎牵制安国,三国鼎立,互相掣肘,方能维持平衡。如今三足已去其一,安国势大,陛下当早做打算。”
  元崧不耐烦地想,日日都是旧话,舅父已经说了好多遍了,难道是真老得健忘了?
  “舅父早已说过了,需要从安国内部瓦解。依舅父之见,该如何瓦解?”
  慕容敢说:“陛下似乎忘了还有一个人或许可以利用?”
  元崧抬起头来,看着慕容敢,过了一会儿才说:“舅父说的是萧烨?”
  慕容敢点头:“正是。他受我东戎庇护数年,如今也该到他出力的时候了。”
  元崧皱眉:“他能做什么呢?”
  慕容敢说:“萧彧篡位之后,在安国推行均田制,将所有世家大族、中小地主的田地全都分给了那帮贱民,早已引起了安国贵族的极度不满,只是缺个由头罢了。”
  元崧斜眼看他:“舅父是想让萧烨回去,联合那些贵族推翻萧彧?”
  慕容敢点头:“正是。只要萧彧被拉下马,换萧烨上去,他敢不听话?”
  “可长安还有一个萧繇。”
  “长安离建业近还是洛阳离建业近?放心,远水救不了近火。到时候我们再联手对付萧繇,我们要西戎的地盘,萧烨敢不给?届时不是正好完成了陛下一统戎国的愿望?”
  元崧闻言面上一喜,旋即又不太确定地说:“舅父认为此举真的可行?”
  慕容敢说:“行不行,总要试试才知道。反正不管如何,咱们并没有损失是不是?”
  元崧点头:“说的也是。此事便交由舅父去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