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撸书斋 > 都市 > 林浩的电影时代 > 第585章 金基德与阿里郎
  《阿里郎》是金基德睽违三年后带来的新作品,并且这部电影开片信息就很多。
  主角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也就拍的是他独居的生活。
  自从2008年金基德患上社交恐惧症后,就选择进深山居住。三年后首次在屏幕上亮相显得非常苍老,留长了的头发还有些花白,和以前判若两人:不过和内容比起来,他外表上的改变,就不足一提了。
  整部电影时长100分钟。
  而这部正常长度的纪录片却没有什么具体内容,或者说没有什么具体的故事——就是金基德的生活:这让林浩脑子中不由得觉得,这不就是有一段时间流行的,24小时直播一群人在野外生活3个月的节目么?
  他低头看了看手上的资料:
  《阿里郎》这部电影从编剧、导演、演员,到后期制作,甚至主题曲演唱这种事情都是亲力而为。
  这是一部百分百展示金基德电影。
  还是好几个金基德。
  他在电影里不断以人格分裂一样的角度进行表演,或者展示:他时而是对自己拷问的人,时而又变成了回答这些拷问的自己,最后切换成第三者角度,变成剪辑后期画面的导演自己,时不时发出嘲弄的笑声。
  一个披头散发,一个收拾整齐。
  还有那个冷眼旁观者...
  但他们实际上又实际上是一个人。
  仿佛是他的一次独家专访。
  ...
  “怎么感觉有点无聊...”
  开场没有多久,就有人低声发生了这样的感慨。评委玛嘉听说这部电影的导演很厉害,就期待有一点什么东西,结果就是这样不知所云的自我记录么...
  冗长,诡异。
  应该叫伪纪录片的自传电影,有点让她不是很能看得下去。
  怪不得不报名主竞赛单元。
  一准被观众喷成筛子。
  是,林浩也觉得怪不得不去主竞赛,但他对观点和玛嘉并不一样:主竞赛单元虽然这些年变得愈发大众化,但也未必不能去。
  主要还是因为适合。
  是的,适合,他因为对金基德有所了解,所以看这部电影会比其他人多一点感觉:金基德在韩国是很特殊的存在,虽然多次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青睐,甚至还获得过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但他在国内却很不受待见——票房惨败、恶评如潮,一度让导演发誓影片不再在本土发行。
  所以金基德很困惑。
  在国际上大获肯定,在故土却并没能为他骄傲也就算了,甚至是批判居多。
  这样的差别,自我怀疑是肯定的。
  于是他提到《悲梦》拍摄时女演员发生意外、遭遇助理导演背叛、电影节受宠却国内票房惨败带来的自我怀疑、韩国社会的问题等等。《阿里郎》就是一条漫长的评论音轨,也是金基德切肤之痛的自我剖白。
  到最后,他自制了手枪。
  在市区里不同的地点,扣动扳机,他杀死了每一个金基德...
  这是一部,金基德的“自杀日记”。
  ...
  电影结束,全场安静。
  然后就是喧嚣。
  第一次,评审团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
  《阿里郎》是一部很极端的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太过于简单,所以拉斯和玛嘉认为这部电影是导演个人比较自私的表达,一部怀疑自己强烈私心的电影。
  “我们关心的是小众,但还不至于小到这么一个人的特点。说实话我对他并不是很感兴趣,也缺少了解,因此我感觉我在和他进行一场无聊的对话。”
  拉斯也是觉得差点,就补充:
  “是的,这些东西反复来去的听多了也挺烦。我觉得作为记者我可以理解,但要我带着我的评判眼光来看...不太喜欢,这是一部很自恋的电影。”
  两位演员同时沉默了一会。
  章紫衣才谨慎措词:
  “我觉得不能从电影就一个人的困惑,就认为只是单独的个体。”
  “对,所以我也不认为金基德是唯一的。”玛丽昂也赞同她的观点,她开炮的力度可是大多了:“他可以是世界上很多人的倒影,面对自我的时候也会自问自答的审视,也会在最后返回来看自己感性时候的想法,再冷静评判。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有,只是他是导演,且足够勇敢地拍出来了。”
  少有的,玛丽昂飙出来了一堆话。
  这对于她来说是很难得的,她一般会比较温和地发表一点观点,关于她觉得最好的地方,而这次的确实是...
  啊呀,看来欧洲电影人真是接受力强。
  只是别人可不一定。
  大家关于这一点吵了大概半个小时,才忽然想起来似乎还有个解决方式:
  “主席,你怎么看?”
  ...
  林浩做主席其实更多是希望大家积极发言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不会过早参与讨论,因为他总感觉自己的观点多少会影响大家的判断...
  或者至少两个演员的。
  至于他怎么看?
  他当然觉得《阿里郎》是很特别的,这部电影里导演的经历、电影制作和主题都很新奇,让人觉得值得思考。
  至于关于所谓“个人的艺术表达”...
  其实未必是个人。
  这里电影里的金基德更多不是导演金基德,而是要看到的是普通人金基德,更进一步说,是一个因为社交恐惧症而离群索居的边缘人形象。
  他对电影和人生的困惑...
  换成普通社恐的困惑,其实也有共通之处——至于所谓自恋的部分吧,林浩认为金基德在讨论的,也是一个对自己认知的问题,所以不能全然这么说自恋。
  拉斯对这个观点表示接受。
  但不同意其他方面。
  玛嘉则最后还是表示都不太认同,初步讨论于是也没有达成一致。这也没有关系,达成一致其实应该是少数情况,所以《阿里郎》在后面的日子也安排了重看,大家也不需要马上做出答案:
  戛纳都还没开幕呢。
  时间还足够呢。
  ...
  接下来的日子,评审团陆续观看了多部电影,可以说各个都有可取之处,但也都没有到很好,更没有《阿里郎》那么争议...
  所以有时候林浩就发觉:
  在一种关注单元不怕你不够好,就怕你不够突出。近十天一整个全看下来,大家不是没有说没有选出都觉得还不错的电影,但情感都没有对《阿里郎》时这么浓烈。
  喜欢的很喜欢,讨厌的很讨厌。
  谁也无法说服谁。
  那在最后的评判前,还有一个参考标准,就是观众的反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