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半晌后, 刚吃完饭的两人又坐到了茶桌旁。
一人拿着一根糖葫芦,就着茶水和梨花膏吃,林悠开怀对韩霁说:
“甜。”
夫妻俩相视而笑。
街那头走来两个小乞儿, 一个十一二岁, 一个四五岁,都是衣衫褴褛,乌漆嘛黑, 大的带着小的沿路乞讨而来, 还不时遭到驱赶。
小的不小心摔倒在地上, 大的赶紧把他扶起来,两个小孩爬起来后就看见坐在茶摊旁那对衣着华丽的贵人。
尤其是林悠手里拿着糖葫芦,红红艳艳, 小的把脏兮兮的手送到嘴里吃了两口, 悄悄看了一眼大的。
林悠从刚才就主意到他们,见他们往自己看不敢上前, 干脆招手让他们过去。
两个孩子颤颤巍巍的走过去, 林悠见小的盯着糖葫芦, 将之递到他面前,那孩子的小手在衣服上擦了两下, 想拿又不敢拿。
林悠问他们:
“吃饭了吗?”
两个孩子颤巍巍的摇头。
林悠对马路对面的包子糕点担子和豆花担子招了招手,两个担夫将担子挑了过来,林悠买了两碗豆腐脑, 外加四个肉包子, 两包糕点,让他们坐在茶摊位置上吃。
茶摊掌柜有点不愿, 因为两个孩子身上实在太脏了。不过在韩霁向他抛过去一锭银子后, 掌柜的态度直线好转, 再不说什么,还让小二去招呼着。
两个孩子受宠若惊的坐下,看着面前香喷喷的豆腐脑,实在没忍住,呼噜呼噜吃起来。
小的年纪小,还不太会弄,大的一边吃还得一边照顾他。
林悠看着这俩孩子,幽幽一叹,对韩霁问:
“这附近不是有好几家积善堂吗?怎么还有这么小的孩子在外面乞讨为生呢?”
韩霁没说话,那大的孩子一边喂他弟弟,一边对林悠回道:
“那里我们进不去。”
林悠问:“为什么?”
大的孩子说:“他们要户籍或行令,可我和弟弟是流浪来的,家都没了,哪来的户籍,也没有人替我们担保办行令。”
这大孩子今年已经十二岁,看起来应该读过一点书,说起这些事来居然头头是道。
林悠觉得很意外:
“积善堂本就是接济穷苦百姓,怎的还要出示户籍或行令呢?”
这就好比这两个流浪乞讨的孩子,明显就是需要帮助的人群,可到自己找到福利院之后,福利院让他们先去街道找派出所办身份证,可派出所办身份证需要出示户口簿,说没有户口簿办不了,可两个流浪的孩子,家都没了,到哪里去找户口簿呢。
要是现代的话,还会有民警去调阅他们在当地的情况资料,追根溯源,可在古代又有谁能够为了两个流浪的孩子千里迢迢去追根溯源呢?
所以积善堂的这个规矩,无形将很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隔绝在了门外。
“夫人只怕没见过这种事吧?”
大的喂小的吃得差不多了,让他自己拿着糕饼啃,然后才转过来吃自己的,边吃边跟林悠说话。
别看他小小年纪,不知肚子里是真有点学问,还是带着弟弟走南闯北多了,遣词用句居然还挺顺溜。
“这种事多的很,积善堂的门槛儿太高,也就说得好听,看着好看,里头干事一个个跟衙门里的官差似的,想从他们那里讨点儿吃的可不容易呢。”大孩子如是说。
这确实有点意想不到。
韩霁问那孩子:
“你几岁了,哪里人?”
那孩子吃饭空档,爽直回答,一点不怕人:
“我十一,我弟弟四岁半,我们是邰州人,一年前家里发大水,我们爹娘把我和弟弟送上岸自己死水里了,我就背着我弟弟来了京城,反正是要讨饭了,不如到京城来讨,像您们这样的贵人多,好歹先混口饭吃,等我再大点儿就去码头搬沙袋。”
韩霁问:
“你叫什么?”
那孩子回:“我叫周奇,我弟弟叫周放。”
说完这些后,周奇碗里的豆腐脑见了底,他把碗举高了恨不得把里面的汤也舔干净,见弟弟碗里还有两口剩的,也全都扒拉进嘴里,吃完问弟弟:
“吃好了吗?”
弟弟点点头:“嗯。”
周奇就开始收拾桌子上的糕饼,这些林悠刚才已经全给了他们,周奇道谢后就不客气的收下了。
林悠问他:“你不吃点糕饼,豆腐脑儿饿的快。”
周奇把糕饼重新包好,说:
“我们那破庙里还有好几个孩子没饭吃,我好歹喝了碗热的,这些带回去给他们吃。”
说着,周奇从糕饼袋里拿出两块递给弟弟:
“放兜里,藏好了,晚上饿的时候吃。”
弟弟接过糕点,低下头认认真真的把它们塞进自己最里面的衣兜里,然后冲着周奇傻笑,周奇在他头上摸了两下,对林悠和韩霁鞠躬道谢后,牵着弟弟走了。
林悠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长叹一声。
任何时代都有弱小可怜的人,一次救助并不能帮他们重获新生,所以福利机构就显得尤其重要,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才是福利机构值得存在的根本原因。
但从古至今,能真正把福利事业做好的又有多少呢。
现代有监管,尚且会出现很多纰漏,古代这边各种消息滞缓,人员流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就算是朝廷出面,也未必能做得多好。
而积善堂和济世堂虽然在民间广布,可她们募集到的那些钱,有多少是真正用在穷苦老百姓身上的呢?
**
回去的路上,林悠有意在街上寻找那些乞讨人的身影,也许是孕妇效应,也许是她从前没有在意过这些,总之隔一段路就能看见在街上乞讨的人。
周奇和周放两个乞讨的孩子给林悠的感触太深,竟让她想起了一件事。
原著中,在永平侯对洛婉婷下药情节之后,京城中就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
子照三年,明州水患,六万百姓流离失所,半数涌向京城。
因为突然涌来的难民人数太多,守城官兵只得将京城十六道城门关了十道,却还是有难民混入,在城中偷窃抢夺杀人,那阵子城中百姓怨声载道,人人埋怨朝廷不会办事,家家闭锁门庭。
终于等到朝廷拨款下去安置灾民,为他们开仓放粮,灾民们却因聚众时间太长,人口太密集而爆发出了时役。
时役凶猛,各种病疫并发,人传人,狗传狗,狗传人,最终转成瘟疫,死了好多人。
明州水患不仅冲毁了明州百姓的家园,也让那一年的京城都笼上了一层灰暗。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男女主感情刚刚起步,韩霁也不是如今的模样,他还在户部任同知,也就是宓敬如今在做的事情。
正是因为难民涌入京城,爆发瘟疫,死伤无数这件事让韩霁看到了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勾起了他兼济天下之心,为他后面成为一代首辅良臣奠定下基础。
故事是残酷的,作者为了让主角成长,心智成熟,可以随手制造出一个大事件,尽管书中对这事件没有详细描写,只有几行字——
灾民流离失所,治安混乱不堪,有乱民集结城外意图破城,五月初爆发瘟疫,届时病尸遍地,饿殍无数。
再怎么轻描淡写,对于身在局中的林悠和众多眼前存在的人而言都是即将要面临的超大事件。
林悠一路的沉默让韩霁察觉到她情绪异常,问道:
“还在想那对兄弟?”
林悠点头:“这天下的小乞丐不止周奇周放两兄弟,还有很多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三餐不继。”
“嗯,是有很多。”韩霁说。
林悠回过头看着韩霁,对他认真问道:“韩霁,你觉得明年的年程好不好?”
韩霁不解:“为何这么说?”
林悠让他看街上的乞丐:“感觉街上的行乞的人变多了。”
韩霁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这条宽阔得足以容纳二十几匹马并驾齐驱的御街两侧,店铺云集,人头攒动,但在这盛况之下,的确有不少衣衫褴褛的人穿梭其中,不时颠动着他们手里残破缺角的钵碗,乞求得到一些怜悯。
京城从来都是繁华鼎盛的,这里拥有这最好的资源配给,家家户户皆有富余,到处歌舞升平。
可这天下并不是只有京城,西宋幅员辽阔,京城的日子好过,其他地方的日子也同样好过吗?
似乎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
“韩霁,我觉得行乞之人变多绝对不是好事,说不定会有一场大灾难,冬日积雪许会引起雪崩,春日涨潮许会引发大水,我们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林悠说。
“天灾人祸,谁也阻止不了发生,我们能做什么?”韩霁说。
“马上过冬了,多准备些粮食、衣物、药材总是可以的。”林悠说。
韩霁没怎么考虑便给予林悠这个意见最大的支持:
“可以。就算没有大灾难,多备点这些东西,过年前后也可以到各大寺庙去办施舍。”
“我记得小时候,我娘逢年过节要么施粥,要么施药……有一年大冬天,大雪纷飞,我还跟她在白云观外施了一回冬衣呢。”
“那时候,好些人围着我们道谢,说我们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对穷困潦倒的人而言,能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的就是观音菩萨。”
林悠伸手握住韩霁的手,把他从回忆中拉回。
两手交握,韩霁说:
“你想办什么就放手去办吧,算我一份,反正我的钱都在你那儿,无需再问我的意思,问就是咱们夫妻一心。”
林悠暖暖的靠在林悠身上,将他的手臂环过自己的腰,仰头看着天际似乎被云遮住的日头,有几道微弱的光正试图刺破云层。
※※※※※※※※※※※※※※※※※※※※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12月1日第二更get√!